1
之前在公号说过,我正在参加一个为期两年的团体治疗师培训,但那篇文章中,我没有提及的是,在这个培训项目中,包含一个连续20次的团体体验。
5月2日晚上,是这个团体的第二次活动,我跟其他组员分享说:
我希望自己作为一个组员参与其中,只是感受,只是体验。
然而,那个作为心理咨询师的自我部分,会自动化地在后台运行,导致一些本能的感受会被过滤掉。
比如:团体的设置其实是会激活一些感受的,但在我感知到它们之前,就已经被训练有素的理论头脑合理化了。
对这个部分的觉察,让我想到自己和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角色之间的关系,也想到网剧《棋魂》里主人公时光和围棋之间的关系。
编剧对主人公时光这个角色做了非常有趣的设定:
他原本对围棋丝毫不感冒,只是因为无意间碰触了褚赢寄居的棋盘,使得古代的棋神褚赢得以现身。
而后和褚赢之间发生了诸多故事,他才逐渐对围棋产生兴趣,并逐渐迸发出惊人的天赋,又经过刻苦的训练,最终成为围棋高手。
也就是说,是围棋先选择了时光,而后时光才选择了围棋。
2
我在“在行”APP开通了“心理咨询师的执业之路”话题,有大约几十位准咨询师预约了我。
在交流中,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:要如何知道自己适合哪个流派。
我通常都会告诉他们:
最好的办法是去体验,找那个流派的心理咨询师去做咨询,或者参加那个流派的沙龙或工作坊。
虽说某一个具体的心理咨询师不能代表那个流派,但你也不会随便选择一个你不认可或者一无所知的咨询师去体验。
当你在那个过程中有一些感性的体验,你自然就会知道那是不是你喜欢的。
你喜欢的,自然就是适合你的。
这个和谈恋爱有几分相似——如果你是因为感性的心灵体验而喜欢了对方,那么一般来说,对方也会喜欢你。
因为人和人之间就是有某种磁场,有缘之人,无需言语,仅靠眼神就能互相感知。
你和专业流派之间,就是这样的关系,是互相选择的。
甚至某种程度上,并不是你选择了那个流派,而是那个流派选择了你。
3
我也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精神分析,事实上我最初很排斥精神分析。
一是不喜欢“分析”这个词,觉得人应该被理解和被感受,而不是被分析;
二是不喜欢弗洛伊德,觉得他的观点煞有介事,不知所云(我现在依然对他的理论没啥感觉)。
声明:该文看法仅代表作者自己,与Sunbet 申博无关。转载请注明:从网剧《棋魂》,谈谈我和精神分析的故事,以及天赋这件事